主要活动
依饭节在立冬后的"吉日"举行。做"依饭"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,祈保人畜平安、五谷丰收。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,每五年举行一次;四把乡谢姓每逢丑、辰、未、戌年的立冬日过节,每三年一次;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、未、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,每四年一次。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。
 仫佬族依饭节合兵仪式中沾有鸡血酒的谷穗和牛模型,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大石村银氏祠堂,2006年11月28日。
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。新中国成立前,依饭节在祠堂举行,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。届时,祠堂门上贴对联,门楣剪贴红、黄、绿、蓝彩纸九张,分别书写"奉神"、"集福"、"庆贺"、"依饭"等字样,堂前以松枝扎三门,堂中设坛,坛前烧香点烛,陈列供品。依饭节仪式依次为开坛、请圣、点牲、劝圣、唱牛哥、合兵、送圣等七个程序组成。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。其中一人头戴面具,身着红法衣,脚蹬草鞋,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,称为"跳师";另一人着便装,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,称为"唱师"。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,族人一起宴饮、唱歌、演对、耍龙舞狮,欢庆几个通宵。
 仫佬族依饭节祭台上的傩面具及祭品,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大石村银氏祠堂,2006年11月28日。
依饭祭祀仪式隆重而神圣。祭祀前,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,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。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,用彩带扎起,悬于墙上。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、红薯刻成的水牛、黄牛模型,摆上五色糯米饭,其周围摆上芝麻、黄豆、八角、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、鸭、鱼、猪心、猪肝等12种祭品,以示六畜兴旺、农渔牧副丰收,不忘神恩祖德。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,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"十劝歌",教人尊父母、敬师长、睦邻里、诚实为善、信誉行商、勤俭持家、奉公爱国等等,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。依饭节结束时,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。
 参加依饭节的仫佬族老人,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大石村银氏祠堂,2006年11月28日。
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,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。如:鸡、鸭、鱼、肉及糯米食品,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。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。结婚、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,此外还要做豆腐,办酒席。
依饭节的活动内容,除了"峒"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,还请来唱师,敲锣打鼓,歌舞娱神。全村舞狮耍龙,唱歌唱戏,连续进行三天,不过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。
相关文章: 罗城农村 仫佬民族欢度依饭节[组图] 本新闻共 6页,当前在第 4页 1 2 3 4 5 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