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保定市安国架鼓,据传是在清朝乾隆年间(1736一1795),由城东大文村一姓陈的铁匠引进,后来逐渐传遍全县。在发展中,大文村的架鼓队保持了陈铁匠带回的原汁原味,在原地敲击或一面行进一面敲击,而流霜村架鼓队则蹦起来、跳起来,大步奔腾, 镲铙飞舞,鼓点变化花俏。现代的架鼓演奏,基本上都是后者。
安国架鼓,一般像桌面那样大,最大的直径可达五、六尺。安国架鼓的鼓谱有70多套,现在一般只能敲出30多套。有用于祭祀、祈雨、祝寿的“行龙鼓”、“和尚行香”;有用于欢庆、迎宾活动的“摇铜鼓”、“龙斗虎”、“小紧边”、“摘瓜”、“小狗咬”;有用于武术、狮子舞伴奏的“狮子滚绣球”、“八仙过海”、“珍珠倒卷帘”;还有反映民间传说的“二郎担山”、“迷魂阵”等等。
安国架鼓,每逢花会或为庆典、祭祀、迎亲时进行演奏,是花会和各种鼓庆活动的主力军,全县11个乡镇都有架鼓队,其中,杨翟、韩村、门东、南马较为有名。 |